close

0703 1075.JPG  

吳哥窟第二天走的是大圈行程

第一站到了荳蔻寺,感覺我們是到這裡的第一組人馬,整座寺裡面只有我們

0703 967.JPG  

寺內有棵荳蔻樹而得其名,原名『喀拉凡寺』,由曷利沙跋摩一世(Harshavarman I)在位時的高官所建,主要奉祀毗濕奴,主體建築由5座磚造塔廟位在同一高度的台基上,坐西朝東,形成一列,以中央塔為最高,共4層,頂口往上內縮,是吳哥遺址中少見的紅磚雕刻建築,屬印度教寺廟。

最特別的是裡面的浮雕,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繪印度神話中毗濕奴騎大鵬金翅鳥,西塔壁上浮雕描繪毗濕奴的神妃吉祥天女。

0703 959.JPG  

0703 960.JPG  

0703 961.JPG  

班蒂喀黛

0703 1044.JPG  

相傳是國王和皇后戲水後小憩的地方,有別於吳哥窟其它恢弘建築遺址,顯的玲瓏精緻,『班蒂喀黛』原意為『崇拜用的城堡』,由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於1181年興建,其建築特色與『塔普倫廟』、『寶劍寺』相近,但規模稍小。

0703 1057.JPG  

闍耶跋摩七世蓋的寺廟都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大門上的四面佛塔。像是巴揚寺、塔普倫、吳哥城、寶建塔與將軍廟都有這樣的建築特徵在,很容易就能辨認。

0703 1004.JPG  

在吳哥地區的遺址中,只要門上有四面佛塔,就是闍耶跋摩七世時期的建築。

那迦

0703 1060.JPG  

忘了講,今天跟朋友身上穿的衣服跟褲子都是前一天在古蹟區跟夜市買的,上衣加褲子約美金7塊錢

0703 1092.JPG    

在吳哥窟超多遊客都是這樣穿,完全不突兀,就像去到京都很多人都穿和服,跟當地風景很搭

0703 1098.JPG  

在班蒂喀黛的正對面,就是皇家浴池

P6251759.JPG  

實際上並非「浴池」,而是一座水庫,湖中亦建有湖心寺,法國人著手清理吳哥遺蹟時,皇家浴池的湖心寺被一棵大樹所盤踞,在清除大樹的過程中,湖心寺也因而坍塌,再也無法復原,在此觀賞日出或日落,風光最是旖旎。

由於柬埔寨每年七月至九月為雨季,佛教僧侶有「雨安居」不外出的傳統,據傳,篤信佛教的闍耶跋摩七世很可能在雨安居期間,曾在皇家浴池的湖心寺閉關。

P6251763.JPG  

變身塔

0703 1149.JPG  

變身塔(Pre Rup)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 II)建於 10 世紀下半葉,是用來為古代皇族火化變身為神之神殿,舉行已逝國王火葬儀式的寺廟。柬埔寨人死後多用火葬,據說國王貴族死後在此火化,可以從印度教義中的善惡輪回解脫,變身為神,由此而來“變身”之說。


變身塔位於吳哥城(Angkor Thom)城最東方,皇家浴池的北方,屬於大圈的範圍。
另外,變身塔是典型的 “須彌山式" 建築,基座上建造磚塔。其基座為磚紅壤,上一樓貼的是石階,上層為磚塔。它的結構與塔松寺(Ta Som)很相似,因屬紅磚結構,在夕陽照耀下泛著暖暖的紅; 加之這裏開闊的視野,吸引著一些遊客在此看日落。  

變身塔(Pre Rup)的年代比吳哥窟早了約 200 多年。

東美蓬寺

0703 1220.JPG  

建造時間:西元953 年
東美蓬寺其實是位於東大湖(East Baray)上的一座島廟,建於西元 953 年,是歷代國王祭祀祖先之祭壇。東大湖當初為耶輸跋摩一世(Yasovarman I) 所建造,這人工湖長 7,000 公尺,寬有 1,800 公尺,湖水引自暹粒河,總蓄水量高達 550 萬立方公尺,不過湖已只剩遺跡了,只能在銘碑以及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的文字記載中探尋他的存在。

0703 1236.JPG  


塔的主體中間是門楣的雕飾,還有獨特的假門。中央平台的中央塔樓三方門楣各雕著該方向的守護神,東方:因陀羅與其坐騎愛羅婆多、西方:濕婆之子塞健陀與坐騎孔雀、南方:濕婆與難迪,其他四座塔樓也有精彩的門楣雕刻而且均保存完整。

0703 1253.JPG  

將軍廟

0703 1287.JPG  

將軍廟 (Ta Som) 建於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屬一佛教建築,推測是12世紀末的建築,遺蹟的正門朝向東方,只是目前通往該廟的道路在廟的西方,以往的正門東門,被大樹所纏繞。

0703 1361.JPG  


闍耶跋摩七世的雕像,目前收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Musée Guimet)

正門在東邊,但參觀要從西門

0703 1302.JPG  

原本的正門,也就是東門,目前已被大樹所包覆,而被包付的西門,反而也成為整個將軍廟最有特色的拍照景點。

0703 1353.JPG  

涅盤寺

0703 1382.JPG  

涅盤寺/龍蟠寺 (Neak Pean),建於十二世紀末,Neak Pean 的意思是「纏繞的巨蛇」,又譯為蛇寺。東方古老的神話常常「龍」「蛇」不分,都叫「Naga」;因此 Neak Pean 也譯為「龍蟠寺」。取其諧音作「涅槃宮」。
闍耶跋摩七世在位時期,積極進行各項建築工程,他以民生生活所需的公共工程為第一優先考慮,包括蓋水庫、鋪路修橋、建驛站、醫院等,其中的涅盤寺算是一座寺廟療養所,在當時是一個大醫院。這座醫院由五座正方形水池所組成。中央水池規模最大,中央水池上有座小島,小島為兩條蛇王雕像所盤繞。島上有座象徵須彌山的塔,塔上各面有觀世音菩薩雕像,及佛陀事蹟的浮雕。

0703 1394.JPG  

圍繞中央塔四方的小池各有一個出水口,北方的出水口就是象頭、西方的出水口就是馬頭、南方的出水口就是獅頭、東方的出水口就是人頭,象徵水、風、火、土四象。當時大水池內放滿各種了草藥,池中藥水由大水池流入東南西北池,每個池子有著不同的療效,由醫生診斷病症,再到不同方位出口藥療,病人就跪在出口以藥水沐浴治病。

0703 1397.JPG  

涅盤寺不大,小小的,而且多數時間只能在外圍參觀,無法進到裡面近距離觀看

進入涅盤寺前會經過一條長長的木棧道,這條木棧道兩側是水池,非常適合拍照,屬於吳哥地區拍照數一數二有特色的地點

  

0703 1418.JPG      

不過我們去的時候沒什麼水@@

0703 1383.JPG    

就在我們準備結束涅盤寺行程時,抬頭一看,全是烏雲密布,就算是用衝的衝到嘟嘟車也淋了不少雨,還好今天看了氣象預報2個人都帶了拖鞋,於是就在車上把鞋一脫

下個景點馬上變成流浪漢造型,哈

0703 1433.JPG  

好在到了寶劍寺雨已經快停了

0703 1424.JPG   

寶劍寺 Preah Khan 柬埔寨語意即「聖劍」,也有人翻譯成「卜力坎神殿」,據說這兒曾經放置大吳哥王打仗時所用的寶劍,是著名的微笑國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Ⅶ)於西元1191年為紀念父親Dharanindravarman II 並彰顯他征服占城人Champa的彪炳戰功而建立的寺廟,裡面存放其父親的骨灰以及供俸父親神靈之用,也因此稱作「父廟」或者「父塔」,母廟則為塔普倫寺,西方學者認為它還具有學校、修道院的教育功能,甚至是皇族治病的地方。這座寺廟另也是一個曾經擁有一千位教師以上的佛教大學,及相當大規模的城市,無論在格局、功能及氣氛上都與塔普倫蠻類似的,只是規模又比塔普倫大。

0703 1444.JPG  

寶劍寺佔地廣大,格局方正,中央有一座浮屠石雕往四方放射,氣勢恢宏如皇宮,外圍並有長800公尺、寬700公尺的城牆環繞;寺廟主體呈十字型格局,四側長廊延伸至主塔,每側入口有十九道門,長廊的設計結構是由外側往內側越來越小,越往中心點,門的寬度越寬,高度卻越低,這是闍耶跋摩七世為表達對父親的尊敬,運用建築上的設計使進入的人必須逐漸地放下身段低頭,藉由如此低下的動作使來者心中油然而生敬畏之心,經由如此的細微末節,不難看出闍耶跋摩七世的用心。
一般參觀路線是經由東塔門進入西塔門出,或是西塔門進入東塔門出, 因為佔地較廣闊,這樣可避免逛到重複的點。若是從東門進,第一個看見的便是護城河與蛇怪橋,橋面兩旁的欄杆,是以乳海翻騰(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故事為背景打造,與大吳哥城相同,橋左方是天神,右方是阿修羅,各拉著一條巨蟒。同時在圍牆尚可看到巨大的迦樓羅Garuda,雙手抓住牠的宿敵Naga的尾巴。

0703 1458.JPG  

寶劍寺獨特之處在其擁有圓柱的二層樓建築,而建築內竟沒有樓梯通往二樓;其他參觀重點尚有塔樓內角落的各種浮雕(如Garuda及隱士等);中央聖殿放置骨灰的佛塔(Stupa)。離開中央聖殿西行可看到Linga(林迦):陽具與Youni(優尼):陰具,再越過塔門後則是小型的Vishnu廟,其中西面的山形牆上有黑天舉起牛增山的浮雕。

0703 1456.JPG  

在寶劍寺還遇到熱心人士教學,告訴我們要手抬高,這樣看起來好像手上捧著一顆寶石

0703 1450.JPG  

0703 1453.JPG  

結束寶劍寺的行程,我們的嘟嘟車司機帶我們去吃午餐,一碗150塊台幣起跳的湯麵

0703 1474.JPG  

吃飽好,他告訴我們,有2個小時可以讓我們自由活動

於是,我們就去了前一天去逛的巴揚寺

0703 1476.JPG  

前一天沒爬到最高點,今天爬上去,看到了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快跟我齊高

0703 1581.JPG  

4點半左右回去找嘟嘟車司機,要去今天的最後一個景點

巴肯山

0703 1636.JPG  

0703 1685.JPG  

巴肯寺是 9 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耶輸跋摩一世建都吳哥後第一座建立的祖宗宗廟,巴肯寺建立於吳哥窟西北 1.5 公里處的一座小山丘 (巴肯山),從巴肯山上可以俯瞰整個吳哥地區。巴肯山高約 67 公尺。

0703 1616.JPG  

巴肯寺的結構是以印度教信仰之概念所建造而成的,象徵著須彌山,依照山勢的地形,一層層方正的平面空間及石牆砌造,向山頂上延伸並逐漸縮小,共有五級台基。最底層的面積 76 平方公尺,最上一層的面積是 47 平方公尺,就如同是「山」的形狀,越接近頂端,石階就越為陡峭。廟山頂部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巴肯山腳下有四座紅磚建造的塔門,每層石階左右,守護著一對坐獅,有些石獅已破損。其中在東、北、西三面各有通道可供登上山頂,等於把整座巴肯山都規劃成一座寺廟。

0703 1673.JPG  

它是吳哥地區唯一建立於山上的宗廟,建都吳哥後第一座建立的祖宗宗廟,共 108 座寶塔,每座寶塔皆是舍利塔,存放骨灰用,看夕陽的好地方,巴肯山不高,約 67 公尺。

巴肯寺共有 108 座寶塔,108 是印度教宇宙秩序的總和數字,每一座磚塔象徵著一座山,14 世紀初元代航海家汪大淵訪問真臘時稱巴肯寺為「百塔洲」,當時的百餘座塔都還是金塔。今日這些塔保存狀況並不佳,有些甚至毀損得非常嚴重。

0703 1675.JPG  

五點鐘一到世界各地的觀光客都會前往巴肯山欣賞日落

0703 1680.JPG  

入場時間只到下午5點半

0703 1618.JPG  

走了約20分鐘左右的山路,終於看到前面的..排隊人潮

0703 1624.JPG  

0703 1626.JPG  

要上去這個樓梯需要拿這個牌子才能上去,有人口管制

0703 1629.JPG    

剛好看到左邊的熱汽球,在吳哥窟可以搭氣汽球在高空中看古蹟

0703 1682.JPG  

正當我們倒數著時間等著看日落時,傳來一句中文「6點了,要關門了」...

0703 1650.JPG  

這裡的工作人員說著中文告訴還在這裡的人要關門,請我們要下山,當下超錯愕,我的日落啊~~~~~,雖然很不甘心,還是下山,只是怎麼沒有人說6點就要下山,太陽哪有可能6點就下山,巴肯山哪是看日落的好地方(地上打滾)

要下樓梯時看到這個很有趣的畫面,僧侶們拿著相機幫陸客拍照,真是妙啊!

0703 1703.JPG   

 

一口氣打完一天行程,有發現我打的很「青菜」吧!很多都是來自我們的行程表複製貼上,也是來自網友的資料,不這樣打不行啊,最近懶人症又要上身,我好怕打不完拖到明年,畢竟這種事我不是沒做過(乾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胖琪的手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